造船门式起重机选型指南:吨位、跨度、起升高度如何匹配?山东日照造船门式起重机销售厂家给出可落地的选型逻辑与典型数据,帮助您快速锁定最优方案。
一、吨位(额定起重量)——吊装能力的“硬指标”
吨位计算公式
额定起重量 ≥ 最大分段重量 × 1.2(安全余量)
例如:最大分段 300 t,则起重机至少 360 t。
常见吨位区间与适用场景
100–200 t:小型船舶(≤10 000 t)分段、上层建筑吊装
300–500 t:中型船舶(10 000–30 000 t)分段、机舱模块
600–1 000 t:大型船舶(30 000–100 000 t)分段、总段合拢
1 000 t 以上:超大型船舶(≥100 000 t)总段、整船移位
吨位与主梁结构
≤300 t:单主梁或轻型双主梁,自重轻、造价低
300–600 t:双主梁箱形梁,刚度与经济性平衡
≥600 t:双主梁桁架梁或混合梁,抗扭、抗疲劳性能更优
二、跨度(轨距)——码头利用率的“空间标尺”
跨度计算公式
跨度 ≥ 船台/船坞宽度 + 2 × (分段宽度 + 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一般取 1.5–2.0 m。
典型跨度与船厂布局
30–40 m:中小型船厂,分段长度≤30 m
50–70 m:主流船厂,满足 30–50 m 分段吊装
80–120 m:大型船厂,支持 50–80 m 总段合拢
≥120 m:超大型船厂,整船或双总段同步吊装
跨度与轮压/轨道
跨度越大,轮压越分散,但主梁挠度控制难度上升,需加强主梁截面或增设副桁架
建议轮距 B = (1/4–1/6) × 跨度 S,保证整机稳定性
三、起升高度——作业空间的“垂直标尺”
起升高度计算公式
起升高度 ≥ 分段高度 + 吊具高度 + 安全距离 + 码头/船坞深度
安全距离通常取 1.0–1.5 m。
典型起升高度与工艺需求
20–30 m:常规分段吊装,满足 10–20 m 分段高度
35–45 m:大型分段或上层建筑吊装,满足 20–30 m 高度
50–60 m:超大型分段或整船移位,满足 30–40 m 高度
≥60 m:特殊工艺(如上层建筑整体吊装)
起升高度与容绳量/卷筒
高度越高,卷筒容绳量越大,需增加卷筒直径或采用多层缠绕
建议卷筒上至少保留 2 圈安全圈,防止钢丝绳脱槽
四、三大参数的“黄金匹配”原则
吨位决定主梁截面与驱动功率
吨位越大,主梁截面越大,电机功率越高
600 t 以上建议采用双电机+行星减速器,保证启停平稳
跨度决定主梁刚度和轨道基础
跨度>60 m 时,主梁挠度需≤S/800,需采用预拱或加强筋板
轨道基础需按轮压进行混凝土强度验算,建议≥C30
起升高度决定卷筒与钢丝绳规格
高度>40 m 时,钢丝绳安全系数≥6,推荐采用抗旋转钢丝绳
高度>50 m 时,需加装钢丝绳防跳槽装置
综合匹配示例
300 t × 50 m × 35 m:主流中型船厂,兼顾成本与能力
600 t × 80 m × 45 m:大型船厂,满足30万吨级船舶总段吊装
1000 t × 120 m × 60 m:超大型船厂,支持整船或双总段同步合拢
五、选型决策流程(四步法)
工艺需求分析
最大分段重量、尺寸、吊装频次
船台/船坞尺寸、轨道布置
参数初步匹配
按上述公式计算吨位、跨度、起升高度
参考行业典型数据确定范围
技术经济比选
对比单主梁/双主梁、箱形梁/桁架梁、电动/液压驱动
评估投资成本、运行能耗、维护费用
供应商技术确认
要求提供有限元分析、挠度计算书、轮压数据
确认关键部件品牌(电机、减速器、制动器、钢丝绳)
网址:http://www.sdccqizj.com
以上就是关于山东日照100吨200吨造船门式起重机选型指南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